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如春风化雨,而语言恰似其中最灵动的音符,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近日,天水师范大学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组成的“朝阳”推普志愿服务队,奔赴甘肃陇南礼县,在“三国胜地”祁山镇开启为期8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以“推普 + 文化 + 服务”模式,奏响青春与乡村共进的激昂乐章。

创新支教:政策指引,筑牢乡村教育根基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朝阳”实践团队紧跟政策,创新推普支教,深挖祁山三国文化,为不同群体定制语言学习方案。
童梦启航: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团队以三国文化开展故事分享会、方言与普通话辩论,用游戏、书法课等分层教学,让孩子在趣味中掌握语言、提升素养。孩子们在“拼音大冒险”游戏中准确发音,在书法课上书写规范汉字,感受着语言的魅力。
巾帼赋能:妇女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团队打造实用普通话课程,从购物、就医等日常场景入手,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助力学习。结合三国文化开展讲座,助力她们更好掌握沟通技能、增强自信,参与乡村建设。
夕阳焕彩: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团队通过开展“老年故事会”,引导老人用普通话分享人生,增进代际交流,温暖老人心。他们深情讲述过去的奋斗故事,年轻人认真聆听,现场气氛温馨融洽。

精准调研:响应“普及工程”,勾勒语言蓝图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朝阳”队化身“语言侦探”,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创新数据采集方式,全面掌握当地语言情况,为后续的推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电商助农:落实“一号文件”,激活产业引擎
为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部署要求,团队将推普工作与电商助农深度融合,为礼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苹果园直播带货,用标准普通话介绍“陇上苹果”优势与生态模式,拓宽销售渠道。队员还积极参与田间除草等劳作,这种“实践 + 推广”的创新模式,既践行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强化农民技能培训”的要求,又让推普工作成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敬老爱老:铸就文明基石,传递温暖火炬
“朝阳”队在“爱心助老”活动中走访困难户、看望五保户,用普通话陪老人聊天、讲政策,收集养老需求建议。这种“语言关怀 + 实际帮扶”模式,不仅弘扬了传统美德,更促进了乡村和谐。一位五保户老爷爷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来了,家里都热闹了,谢谢你们。”


“朝阳”实践团队以青春之笔,响应国家政策,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发展的桥梁,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绘就绚丽画卷。
实践团队指导教师表示:“这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同学们不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乡村的语言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贡献了力量,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份热情和担当延续下去,未来在更多的领域发光发热。”
礼县团委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为当地的语言普及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未来,团县委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两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对接开展推普培训、电商助农指导等活动,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撰稿:杜 青
审核:石 峰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潘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