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刘旭东教授应邀在我校一号报告厅作题为《以实践变革为逻辑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的构建》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教师教育学院吴彦文教授主持,学校200余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

刘旭东指出,教育应点燃生命、唤醒潜能,而非单纯灌输。他以“身上冒汗、眼里有光”的生动表述,阐释真正的教育应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心灵、启发成长。围绕“学科化教育学的偏移”,梳理了教育学发展的阶段特征:古典阶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旨趣,强调自为性与行动性;学科化阶段偏重体系建构,趋于模式化与技术化;自然科学化与哲学化阶段追求可量化效率与思辨性。教育本质上是人文实践,探究为其根本属性,必须坚持行动性与情境性,避免以研究历史或数学的方式简单对待教育的复杂问题,提倡多学科融通。
对于“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的中国逻辑”问题,刘旭东指出,教育实践变革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与起点。实践变革孕育新思想与新理论,理论应积极介入并成为变革的能动因素。为此,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中国教育传统,尊重教育本性,回归生活性、探索性、情境性与行动性,回应实践变革的真实需求与认识逻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教育与社会在体系与结构层面的联动,并审慎协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

报告思想深邃,其“以实践变革为逻辑”的核心命题,回应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需求,引导师生增强学术自觉与文化自信,助力师生关注本土教育现实,提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撰稿:张艳艳
牛震乾
审核:王弋博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潘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