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19日,天水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团队一行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市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团队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三大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与实地调研。
18日上午,团队首站抵达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龙长海出席座谈会,并详细介绍了中心在学科顶层设计、科研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基地在运行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与资政建言等方面的成效。我校团队负责人赵世明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及天水师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情况。双方围绕学科交叉融合、基地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座谈会后,团队参观了基地成果展和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内蒙古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实践方面的丰富成果。
18日下午,团队赴内蒙古师范大学,与该校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艳洁、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包凤兰、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袁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许星杰等进行座谈。内蒙古师范大学方面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课程建设、教材使用、实践教学创新等作了系统介绍,强调通过学情分析、分众化教学、实践育人等方式提升课程实效。同时,双方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作为交叉学科的试点建设、硕博学位点申报、一流学科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座谈会后,团队参观了国家民委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并与长江学者、一级教授纳日碧力戈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与合作空间。
19日上午,团队前往内蒙古博物院,参观“融铸北疆”系列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与展览内容,深刻感受北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
19日下午,团队赴呼和浩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呼和浩特市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进行调研,与所长张文平就文博专业学生实习、校所合作、文物保护与研究等议题开展研讨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搭建了桥梁。
此次活动是天水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两天的密集调研与深入交流,团队不仅学习了内蒙古高校在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基地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发展方向,为下一步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曹磊/审核:尹志宏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编辑:黄亚珠/编审:潘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