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首页

中国共产党天水师范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

 铸魂育人 再谱华章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教师教育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教师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4-02-28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教师教育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校党委和行政关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重大改革任务,以“聚人心、鼓士气、树形象、践规划、促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工作的基本思路,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总结工作和“十四五”规划执行工作,坚决打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四场攻坚战,全院师生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学院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办学定位更为明晰

学院确立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引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农村教育研究特色鲜明、服务城乡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对甘肃乃至西部有重要影响的二级学院。此定位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学院设计了院徽,以崇德、善学、笃行、尚美为院训。院徽和院训的设计体现了学院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认知,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这些理念贯穿学院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扎实学识、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专业特色日渐凸显

学院坚守“定性在教师教育、定向在西北地区城乡小学”的办学传统,瞄准国家战略和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坚持师范教育特色,秉持“面向基层、示范引领、深度融合、实践取向”的专业建设理念,主动聚焦教育扶贫和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新文科建设、新师范教育三个政策导向关键点,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机制三个专业内涵建设着力点,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与发展,积淀熔铸“分类培养、文理融通、学研结合、全程实践”人才培养特色。2021年9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以教师教育学院为主要单元,录制《魅力中国之扎根西部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天水师范学院实践教学记实》宣传片。2021年8月,“天水师范学院——彰显新师范教育内涵,创新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报道宣介。




小学教育专业2019年获批甘肃省一流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2021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4年和2015年分别开始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8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其中小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和学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各1个。小学教育专业连续5年在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排行榜中在甘肃省内排名第1,在全国排名第10。


学院近五年来获批甘肃省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优质在线引进开放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地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4项。学院已建有天水市实验小学、天水市实验幼儿园、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所属小学(幼儿园)、新疆昌吉州所属小学(幼儿园)、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天水监狱、戒毒所等40余个优质实践教学基地。


这些成绩体现了学院在教师教育专业方面的特色,也体现了学院在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提升。通过持续的专业内涵建设和与社会实践的深度结合,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学院教师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功申请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获得省部级项目超过44项,在获得的奖项中,荣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一、二、三等奖6项,获得30余项市级奖励,学院教师的研究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认可。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15篇被SCI、SSCI或CSSCI等学术期刊收录。教师获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3项、校级科研项目41项、校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9项,出版著作3部。科研项目的获批、科研成果奖励和著作的出版充分说明了他们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相关科学研究不仅提升了学院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更丰富了教学内容,成为高质量教学的驱动力。

团队建设效果显著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8人、讲师2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学位教师47人。通过进修和引进等多种措施,教师教育学院已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学术研究团队。学术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都相对合理,并且研究方向明确且稳定。学科团队坚持以老带新,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已有出色的表现,并展示出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素养。

吴彦文教授(2020年)和杨学良教授(2022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校级最美教师称号。杨学良2020年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吴彦文被聘为2021—202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杨学良和张悦红2021年获甘肃省学前教育名师专家称号。学院3人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公共教育学(2020年)和公共心理学(2021年)两个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吴彦文(2017年)、杨学良(2020年)、牛震乾(2023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得全国教指委教育硕士技能大赛一等奖。吴彦文2021年获得首届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在2019至2021年间,学院的王婕、虎二梅、赵文刚、闫文军、李华、张艳艳、杨钊、杨红英等老师相继被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程珂成功申请到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院近年来引进了具有博士学位的邱亮等6名教师。新引进人员使得学院学术研究团队的“学缘、学历、年龄、职称”更为合理。

在教师职称评审方面,冯玲玉和康诚两位老师成功晋升教授职称,严运锦、王婕、张雁军、郑文芳等老师顺利通过副教授职称评审。学院致力于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人才,努力组建起目标明确、团结合作、方法科学、勇于创新且成果显著的学术研究团队,以推动学院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迈向新高度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持续开展“学之韵”学生基本技能展示暨考核汇报活动,实施 《教师教育学院“三·四”学生素质拓展方案》,开展第二课堂“伏娲”品牌创建活动,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五年来,学院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51人,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人,获省级三好学生30人,省级优秀毕业生52人;大学英语四六级年均通过率为15.7%、10.2%;就业率在年终分别达到85%以上,考研录取率年均为10%。





学院自开展教育硕士培养以来,在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4年以来,先后培养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生148人,学院现有在读教育硕士234人,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学院建成校外联合培养基地8个,聘任小学、幼儿园行业导师23人,校外导师4人。获批研究生导师课程建设项目、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等各类项目30项,研究生创新引导项目35项,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102篇。8名研究生获全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43名研究生获学校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11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篇论文入选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3篇硕士论文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人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高教主赛道研究生组银奖、铜奖。

学院始终把研究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实现了“好就业、就好业”的工作目标。毕业生就业率在91%以上,多名教育硕士入职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兰州大学附属小学、甘肃省中医药大学、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运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高质量小学、幼儿园及高等学校。

党建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委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引领为主线,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制度落实为关键,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以共驻共建为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以意识形态工作为重点,确保学院安全稳定;以统战工作为抓手,推动民族宗教工作提质增效。先后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抓两整治”和“党史学习教育”等教育活动。学院平均每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教职工每周理论学习34次、各类理论学习专题会议4-6次、师生专题党课5-6次、观影活动3-4次、思政大讲堂学习2-3次。至2023年,学院基层党建基础工作得以全面夯实,基层党的建设质量明显提高,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院改革发展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更加突出。


审核:吴彦文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上一条:【基层巡礼】凝心聚力谱华章 融通中外续新篇——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外国语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下一条:【基层巡礼】汇聚“硬核”力量 频出“创新”成果——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发展成就综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