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首页

学有榜样

首页 > 学有榜样 > 正文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

——记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考取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生张羽昕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学生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3-06-26

张羽昕,中共党员,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学生。在校期间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荣获“校三好学生”,2023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毕业生;2022年参加甘肃省第三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文科组一等奖;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初试成绩413分,并以初复试双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取西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2023年的6月初,张羽昕再次站到学校的大礼堂舞台上,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她大学四年的收获与感悟,这也是她第四次站上这个舞台。她感慨道“这座四四方方,红墙金字的礼堂见证了我四年的成长。大幕缓缓拉开又落下,我在怀德路和红叶路的分岔路口穿梭无数次后,终于还是要毕业了。回顾我的大学四年,既有获得国家奖学金、站上领奖台的高光时刻,也有凌晨两点与完美主义斗争的困苦瞬间。”这是张羽昕最美好的校园印记。

严谨至上,行胜于言

保持严谨与理性是张羽昕在为人处世方面始终遵守的一个原则。在提及为什么在考研时选择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时,张羽昕说大二的一门必修课是她入门语言学的一个契机。“在大二时,中文专业有一门必修课,叫做语言学概论。如果说,这门课程成为我迈入语言学大门的重要原因,那么这场期末考试,则是教会我在知识和事实面前保持严谨与理性的关键。本以为会拿到高分的我在看到不算高的分数时有些傻眼,壮着胆子给毕老师发了条微信,询问她我的分数是否有误。但我没想到的是,毕老师在翻阅了我的试卷后,给我打了那个让我受益终生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分析了我每一道题的错处,或是论述缺乏逻辑性,或是只有干巴巴的理论摆在试卷上而缺乏语言例子的支撑,自然得不了高分。这短短二十分钟让我在羞愧的同时警醒,严谨的背后,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事实的苛求。”所以在考研期间,她花了很多时间琢磨针对语言学的思维模式和答题范式,永远把理论与语言事实的结合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她论述题比他人分数更高的原因。

不破不立,创新为先

作为师范生,张羽昕和全国数以万计的师范生一样,参加教学技能大赛,讲好每一堂课是他们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途径。大三时,经过一路的过关斩将,从院赛第一到校赛第一,她被学校推选参加甘肃省第三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并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在刚开始备赛时,我仍旧沿用以往的思路开始备课,但我逐渐发现似乎很难有突破与进展。直到任老师和郭老师点醒了我,要打开思路,于是我在阅读了几十篇论文、观摩了十几二十场课堂实录之后,我决定化繁为简,以演讲词这一文体作为根本出发点,以“依体定教”作为底层逻辑,开展这次教学。虽然我自知还有许多不足,但从比赛的结果以及老师们的肯定来看,我想这次新的尝试或许是成功的。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只有破除旧的思维定式,才有可能在一次次的打磨中擦出新的火花。”

始于兴趣,终于热爱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志愿填报是关系一生发展的关键抉择。张羽昕选择进入中文系学习,这是她“一个慎重而又伟大的决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在准备考研复试时我将这个问题想了许多遍。我想就读中文系最大的感受,就是包容与自由。我可以在课堂上听老师们说古道今,吟诗品词;我可以在课下读鲁迅,读余华,读萧红,我无数次想象自己站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张开双臂,感受那从旧的商市街吹来的冷风;我也可以读海明威,读伍尔夫,读丁尼生的诗歌;我会在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我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时潸然泪下,我仍记得在读到加缪笔下一次次推石上山的西绪福斯时,心中燃烧起的关乎生命意志与挑战的火焰。我热爱我的专业,她是自由的,开放的,包容的,她促使我在外界‘向外看,向上看’的叫嚷声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不断向内看,向下看,向着平原走下去,在阅读与思考中发现自己的局限与渴求,用学术的眼光观照我所处的社会。语言文字就是我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感谢这个世界还有文学,也唯有热爱方可使我们抵达最终的彼岸。”在张羽昕看来,文学是自由与包容的,我们可以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那个最纯真的自己。

道阻且长,责任为伴

2021年的那天,张羽昕站在学校的大礼堂舞台上,朗诵了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女士在北大中文系的演讲词——《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信仰》。她说道:“的确,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有着前辈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他们不曾经历的挑战。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许多人也正在成为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裹挟向前,我们似乎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看不清未来的走向。”但是抬头是山,路在脚下,她始终相信,胸中要有远大的目标,这目标就是学术高峰,但是为学不能只有目标,不能只是望山。望山更需要登山,学术之路在你脚下,不停攀登,才有无限风光。

张羽昕寄语:“我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感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我的指引与陪伴,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不断求索、不断向上攀登的自己。祝福母校,祝福老师和同学们。”


审核:魏  臻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上一条:【学有榜样】做最好的自己
下一条:【学有榜样】阳光总在风雨后——记数学与统计学院考取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生钱崇姣

关闭